2006年10月13日,星期五(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七版:前沿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副市长说谎点中治污死穴
王毅

  9月22日,由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改委和监察部等国务院七部委组成的“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督查组到达贵州省六盘水市。在当日上午的专题汇报会上,六盘水市副市长叶大川表示,“六盘水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常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市空气质量为贵州省9地市最好”;“在六盘水境内没有任何煤化工企业”;“水源保护区也没有任何工业企业”。但国务院督查组在调查后发现,这些说法并不属实。(《第一财经日报》10月11日)
  虽然贵为副市长,但叶大川居然面不改色地当众说谎,这样一幕颇有意味的场景,实际上以令人哭笑不得的方式点中了治理污染的死穴——“一些地方环境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污染反弹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问题看似在企业,其实根子在政府,地方保护是根源。”(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所言)。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能促使一位高官当众说谎?在我看来,恐怕还是离不了萦绕在一些官员心中的GDP情结。
  以六盘水市为例,造成当地严重污染的企业都来自于构成当地经济支柱的煤电企业,野马寨发电厂就被认定为违规企业,但这样一个“并没有经过国家发改委核准,环评报告也没有得到国家环保总局批准,脱硫设施建设滞后”的项目,何以能在当地安然无恙地开工并持续生产?看看六盘水市国税局的资料,我们不难找到答案:据六盘水市国税局的资料,今年6月野马寨发电厂入库增值税1350万元,比上月增长136%,创历史最高水平。显然,这样一个既没有得到发改委批准、又没有得到国家环保总局通过的企业,能够违规生产的动因就在于这个企业能为当地的税收带来新的增长。类似的情况,还发生于其他一些违规的煤电企业中。
  由此,我们不难找到排污企业能够在当地大量存在的根源——就是当地部分官员的纵容与默许。正是当地一些官员出于政绩的考虑,违规为这些污染企业开绿灯,才有污染企业敢于违规生产的一幕。至于副市长当众说谎,那不过是担心污染企业东窗事发的一个下意识的自我保护企图蒙混过关的拙劣掩饰手段而已。
  六盘水发生的副市长当众说谎一事,虽然是个个例,但却一举点中了环保总局治理污染的死穴——有令难行、有令难禁甚至遭遇到地方一些官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式的抵抗,而明明知道类似于六盘水这样的现象在许多地方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但环保总局却无力惩处,只能寄希望于当地所属的上级部门予以道义上的协助。显然,这样的治理污染是苍白无力的。
  在副市长说谎事发后,贵州省的一位副省长公开对媒体表示,希望对相关企业“在报道中指名道姓批评”,但说谎的副市长会受到什么样的惩处,我们却不得而知。
  由这件事,大体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一是在目前的层级结构下,治理污染仅靠环保总局是力量有限的;二是仅仅依靠当地政府的道德自律也是并不现实的;三是如果不赋予环保总局更大更强硬的行政处罚权力,恐怕治污在地方官员出于政绩需要的强烈抵抗下,将会变成“雷声大雨点小”的阶段性重复治理。这才是最令人担忧的。